紫砂陶刻書法與傳統毛筆書法對比,從欣賞的角度對比,優點是更適合體現字的筆畫順序,也更容易體現字的筆鋒。弱點則在于紫砂壺的造型,局限了陶刻施展的舞臺;而紫砂壺的壺體弧度,更是對陶刻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在繪畫歷史上,中國的書畫是獨樹一幟的,以其筆墨濃淡、深淺表現山水、花鳥、人物的高低遠近,以及豐富的層次感。好的化作,品味高雅,意境深遠,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。
不同的作品有不同的欣賞方式,山水畫講究的是山有氣脈,水有源頭,峰不可一面,同時需要有生氣。
首先從整體把握入手,先看器形和刻繪內容、刻繪形式是否和諧統一。 徐秀棠大師敘述他的陶刻觀時曾說道:飾壺時要隨壺撰寫切茗、切壺、切情的銘文和尋求逸趣橫生的款識之外,還得考慮入壺、入銘、入格的畫面安排。 如此,刻繪與壺互相補充,才能相映生輝,透過意境的追求更能體現刻繪的藝術價值。
看刻繪的格調、情趣、韻味是否高雅。
高雅的刻繪,既有結合壺式的點睛之筆,也有拋開壺式的神來之筆,其內容,切于題而合乎度,其比興聯想內涵深邃,卻又舉重若輕,不失意趣。
看是否具備傳統書法、繪畫的藝術特質和內涵精神。
書畫需有高致,然后方可觀,然其欲有高致,須書(繪)者先有高致方可指望他筆墨不落塵俗惡道,這就不是“技藝”的問題了,非技藝所能盡其事,實在文化素養、人格品質的一種表現。
看刀法的質感和表現形式是否統一。
從刀法上說,要充分表現出在紫砂壺泥坯上刀痕的質感,或許雕琢的不夠工整,但要突出字體的明快質樸,線條的流暢自如、氣韻生動,挑胳膊弄腿似的刷字,一味追求奇淫巧技合張牙舞爪的涂鴉,一片市井氣、江湖氣,實不足取。
紫砂刻繪,以線條作表象,骨子里是以善美之端做著心靈的道場,沒有沉潛往復、從容含玩的實踐經驗,是不可能深化紫砂刻繪的文化立場和藝術理念。知乎此,如果將一生的修養學問一一寄之于刻繪,內出性靈,外親技法,以其胸次之之曠達,方可自成一家??逃刑斓?,繪有高低??刺湛?,大概與看畫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本文文章內容、圖片資源(我司產品圖片除外)等資料源自于壺友分享、我司技術顧問、網絡資源等渠道整理而成, 本站只負責對內容素材進行整合、編輯、排班,主要目的在于為更多的壺友、茶友傳遞更多信息,為您提供更多有價值的內容。如侵犯到您的版權,請附上證據,聯系砂軒紫砂,砂軒會在三個工作日內盡快處理,刪除相關文章!
本文版權歸砂軒紫砂所有,歡迎眾位壺友、茶友前來學習,但是轉載請注明本文網址。未經砂軒授權,禁止任何站點鏡像、采集或復制本站內容,違者砂軒將通過法律途徑維權到底!